虽然后期她向现实低头,嫁给地主成为玩物。
一个那么倔强的女人,贴补娘家的条件就是拿身体做交换,前后对比下来银子这个人物绝对丰满动人。
但是,编剧非要在这里面穿插一些他的“小巧思”。
让银子在嫁给宁老头之前,把自己的身体先献给心上人铁头。
不谈编剧是不是又在搞那一套“清白献祭”的恶趣味,增强银子人物的悲剧性。
只说她以献祭后的身子,嫁到地主家做正室,在那个年代不是清白之身嫁过去,要遭遇的将是无法想象的痛苦。
这里也有个对照组,就是绣绣。
开篇全村误以为绣绣被马子坏了,流言蜚语渲染的那么严重,贞洁高悬、枷锁加深,更别提再能找个像样的婆家。
转而到了银子这里,似乎又不重要了。
那么前面大篇幅渲染的“贞洁论”,究竟想表达什么呢?
一时间,感觉像左右脑胡搏了。
02 悲惨老少恋咋成了“甜宠剧”?
继续说一下银子后续的“连锁反应”。
本以为《白鹿原》里田小娥在举人家过的是什么日子,银子就过的是什么日子。
被迫成为养生工具、遭受身体羞辱与人格压迫,被当作‘泡枣’器具、承担繁重家务等等。
结果编剧给银子安排的后续,非常之“怪”,婚后生活,简直不合逻辑。
宁老头的亲生女儿苏苏,都不敢大张旗鼓的从家里拿钱补贴姐姐绣绣。
银子却可以贴补娘家,比对老头非打即骂。
原本可以非常强烈的突出银子的悲惨性。
比如在她从床上伸手跟宁老头要钱时,心里想的是让弟弟妹妹上学读书,不要像她一样毁了一辈子。
但被宁老头拒绝后,她上去就是暴打一顿,就能从死抠的老头手里拿走5块大洋。
这里配的还是欢快bgm,喜剧画风,就很难评。
更不用提后面银子怀孕生气,宁老头把绳子递过去说,让她遛狗牵着自己走。
以及银子赌气撒娇,指使老头给她吹粥喂她,诸如此类。
直接美化了地主和玩物之间关系了,悲惨的“老少恋”秒变“甜宠剧”。
这种诙谐化的喜剧处理,完全消解了前半段银子这类角色的苦难性。
高高提起,轻轻放下。
用诙谐消磨苦难,就容易变得畸形。
03 地主反而被共情?
开仓放粮救灾民这段剧情,原本是正向表达的好事。
然而看完这一趴,不少观众竟然共情起了地主?
倒不是观众的三观有问题,是叙事结构不对劲啊。
饥荒的年代背景,灾民吃不起饭,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,但剧里是怎么呈现的呢?
全是通过角色的嘴说出来的。
绣绣说:外面洪灾蝗灾啦,自己家的粮食不够吃啦。
嫂嫂说:报纸里写灾民搭成伙,易子而食啦。
文典说:灾民死亡无数,遍地尸体,买人肉卖人肉啦,所以我们要开仓放粮,要把粮食分给灾民。
可镜头一转,漫山遍野的绿地里草长莺飞,灾民经过就像出门遛弯儿的。
敲门讨饭不像饥荒快饿死了,而是穷的吃不起饭,饿着了。
真要是饿惨的灾民,就绣绣和婆婆拦得住?就那个头都能撞开的围墙能挡住?直接进去抢光了。
对比一下《觉醒年代》,草黄树枯,遍地恶草,奄奄一息,满目荒凉。
一下就感觉到了灾荒的严峻性,开仓放粮的必要性以及先辈们救国救民的决心。
最让人无语的是,没展现出地主阶级的剥削本质。
最终呈现的内容竟让很多观众认为地主的粮食也不是凭空得来的,为何非让他们放粮。
另外天牛庙村遭灾了吗?没有。
天牛庙村亲戚多的隔壁村遭灾了吗?也没有。
天牛庙村的大小地主开仓放粮放给谁呢?放给外地的灾民。
那外地没有地主吗?为何不去逼外地的地主开仓放粮呢?好没道理。
这几家地主分配多少灾民、管他们多长时间的吃喝,安顿到什么地方?
这几家地主的粮吃完了,他们不走怎么办?也没规划。
这就让部分观众,共情起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宁家、费家!
镜头是会说话的,同一个镜头你想表达站在谁一方,观众可以通过镜头直接感觉到。
04 文典人设反复横跳?
费文典的人设,也是让人想不通。
前面因为绣绣被马子绑走,不敢迈进装着祖宗牌位的祠堂。
后面又觉得祖宗排位是虚的、早没了,还劝嫂子放下费家这把枷锁。
既然他认定这些都是虚的,当初为何亲自不反抗,坚定的娶了绣绣呢?
再说回革命这条路。
按理说,费文典是我们无数先辈的缩影,走的是一条救民的正道。
但他却被塑造的,像是一个任务系统加甩手掌柜。
一回来让家里永佃,一鞠躬走了。
发现苏苏没怀孕,一鞠躬又走了。
回来带着任务偷着开仓放粮,一鞠躬又又走了。
如果文典在祠堂当着列祖列宗的面,好好跟嫂子谈放粮的原因,谈他的理想信仰,人设也能更丰满一点。
把一个正面人物拍的如此拧巴、假大空,这“锅”总要编剧来背了。
05 绣绣、大脚圣母心?
绣绣和大脚自己的日子过得拮据,但俩人对着外人哐哐就是乱撒币。
想劝铁头带着银子私奔,伸手就是3个银元。
想和露露不带牵扯,伸手朝大哥又借了10个银元。
左邻右舍一出事,他俩就出钱又出力。
绣绣的台词总是回荡着:俺去看看,咱们去看看,俺去,走、去看看, 俺管,俺们要,俺们帮忙照顾,俺们帮你种,这个忙咱得帮、咱必须管、这钱咱不能要。
前有大如温暖后宫 后有宁绣绣接济全村。
绣绣在家吃鸡蛋,都要看公公脸色。
封四的小儿子没味一来,立刻就给煮了个鸡蛋。
让人看来,绣绣越往下看越觉得她是一个爱管闲事又爱吃苦的老黄牛,大脚就是那个被洗脑的水牛。
私奔也是。
银子家老娘病重,等着买药续命,老爹把家里积蓄带走去闯关东失败回来,弟弟妹妹饿的发昏,银子被迫走上嫁地主的命运时。
绣绣和大脚跑出来让她跟铁头私奔,完全没考虑到铁头还摊上个怀了孕的傻挑。
这就相当于,“我不关心你的命,只关心你的爱情”。
带着这个逻辑,他俩就像吃饱了没事干才会如此“琼瑶”。
06 三观塑造有问题?
不少观众都问:大结局了,绣绣把苦日子过出花了吗?
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。
甚至还有人把三个出嫁的女生,放在一起拼盘对比。
平嫁的苏苏,婚后照样绸布衣服、顿顿饭菜吃肉,不愁吃喝条件不差的。
高嫁的银子,不用再去地里干活,小脸也是越来越白净。
唯独低嫁的绣绣,衣服穿起了粗布的,伙食更是和出嫁前没法比,天天下地干活脸越来越瘦、也越来越黑,甚至因为营养不良流掉了第一个孩子。
基于此,大家也就人间清醒一般发言:这就适合恋爱脑看看,下嫁是什么后果,全是血和泪。
导演的本意,是想让观众明白清贫也是好日子,没想到自己也拍不出来。
反倒被悟出来:爱是百草枯,钱才是生万物。
另外,马子来攻打村子的时候,喊话开头就给女主证明清白,说没有碰她,还是个冰清玉洁的女人。
但原本前面是想突出绣绣不在乎村里流言蜚语,清白是自己的事,不跟其他人相关,挺好的立意。
但马子上来就证明她清清白白,又整上那“贞洁大旗”了。
这又是想传递怎样的“三观”呢?
《生万物》收官,不管剧情如何起伏,都陪主角们经历了一段同种同收、同悲同喜的时光。
众人结局,或美满、或唏嘘,唯有土地,沉默地见证着所有悲欢。
那么,你觉得这部剧整体如何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