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发浮躁功利的现代足球,似乎已经容不下名为一人一城的田园牧歌。
球员权力空前膨胀,推动他们为了名利和荣誉寻求最优解。为了梦想,阿扎尔一心转会皇马;为了地位,内马尔转投大巴黎;为了奖杯,凯恩选择离开热刺;为了养老,无数球星心向中东和美国等遍布热钱的土地。种种现实因素,迫使所谓“忠诚”一再让路,直到彻底沦为边缘。
对阵容和薪资压力的现实考量,以及对老将功高震主的担心,则让各支球队在“忠诚”取舍上充满顾虑。皇马绵延几代的成功背后,却是“冷血”的骂名。巴萨这席“富有人情味”的华服背面,则爬满了虱子:沉重的财政压力、畸形的转会操作、流失的换血机遇,不一而足。
杰拉德离开利物浦、托蒂作别罗马、梅西泪别巴萨...许多“一人一城”的理想化身,到最后也输给现实的冷酷。竞技热情的冷却、高层的逐客令、不堪重负的财政压力,他们未能书写一人一城童话的原因多种多样,却指向一个共同的酸楚:一人一城,何其艰难。
但是,血统而言并非“一人一城”的罗伊斯,却是这份忠诚难得的实践者。罗伊斯亲承,离开多特蒙德的机会,曾经几次摆在眼前:2015年冬天球队“情飞德乙”时、此后数年多家豪门抛来橄榄枝时、甚至去年冲刺冠军的关键时刻,他都有离开这座球场、离开这批球迷的可能。
哪怕是去年翻车丢冠后选择离开,也不妨落成一段“他已经足够忠诚”的佳话。然而,罗伊斯所做的,却是年复一年地将其续写:先是去除了2500万欧元的解约金条款,然后续约再续约,直到一纸离队公告,惊破了所有幻梦。
十二年光阴流转,身边的队友似走马灯般变动。只有罗伊斯,如同南看台不倒的黄墙一般,早已与这家俱乐部融为一体。
格策和莱万多夫斯基,前者在决战前转投敌营,后者以自由身潇洒离去。胡梅尔斯,书写着归去来兮的辞藻。登贝莱和姆希塔良,一个不惜撕破体面,一个执意嫁入豪门。哈兰德与贝林厄姆,两位足以定义下一个时代的明日之星,也先后被更高舞台召唤而去。
不止他们,还有魏登费勒、苏博蒂奇、布瓦什奇科夫斯基、奥巴梅扬等人。有的是人向高处的怀才而遇,有的是天生反骨的叛逆作祟,有的是难以抗拒的自然衰老...先后三代的人来人往,罗伊斯却始终驻足原地。
豪门发来邀约,罗伊斯本可以效仿队友,为了名利一走了之;俱乐部高层昏庸,罗伊斯也可以离队为要挟,迫使其做出改变。甚至当“我喜欢拜仁的罗伊斯”这个带有冒犯意味的烂梗广为流传时,他也是一笑了之。
笑,也是罗伊斯的一大招牌。就像那年与莱万多夫斯基作为对手重逢时,罗伊斯在中圈的一抹浅笑,让整座球场瞬间为之灿烂。只是,这抹看似云淡风轻的笑容背后,却又藏着几分凄婉。
悲情英雄,是忠诚之外,罗伊斯身上最显眼的标签。两者就像缠绕在罗伊斯身上的莫比乌斯环,彼此繁复纠结。
因为忠诚,所以悲情?如果前往更高平台,罗伊斯或许能收获更多荣誉和认可,而不是空余无尽的猜想和叹息。如果加盟一支阵容更深厚的球队,罗伊斯或许也不必过度消耗,最终在反复伤病中拖垮身体。如果加入一个领袖气质十足的更衣室,罗伊斯或许也不必屡次在伤病未愈时强行复出,只因为“球队需要我”。
他是威斯特法伦无愧的英雄,这份光荣背后,却是几分苍凉。因为悲情,所以忠诚?大多数人不会也不愿戳破滤镜。但在罗伊斯身上,这似乎就是忠诚的必然代价。
在舆论世界,弱者才是占据优势的一方。玻璃体质、冠军绝缘,都让外界在感叹罗伊斯时运不济的同时,报以同情和宽容。
眼见旧日队友们纷纷离去,要么捧着令人艳羡的德甲和欧冠奖杯,要么赚着瓦茨克不愿给也给不出的高薪。坚守原地的罗伊斯,却只有忠诚的美名。作为人,他足够高尚。作为球员,他却失去了很多。
“别让忠诚害了你”,自此成了罗伊斯再也难以挣脱的枷锁。这份悲情,却彷佛一面带血的镜子,反衬着忠诚的尤为可贵。
2012年的夏天,央视解说的一句“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,没有人忍心责怪”令人倍感遗憾惋惜,可这句话,似乎就此给罗伊斯的生涯写下了判词。
时至今日,蝴蝶坠入了沧海,故事写到了终局,只有一曲挽歌,仍然在空中回响:
他并非一人一城,但绝对是第一忠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