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时的铁托,曾经在德国、奥地利等国参加罢工运动,一次次的政治活动也让他迅速成长。
一战爆发后,被奥匈帝国征调的铁托,在前线战士中开展起“反战运动”。
1915年与沙俄的一次作战中,受伤的铁托被俘,等待他的将是繁重的体力劳动。然而,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,在俄国的这段时间,反而给
铁托的思想迎来蜕变
。
1917年二月革命,铁托开始接触布尔什维克,从战俘营逃到了彼得格勒。
参加十月革命后,铁托加入红军的国际纵队,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剿匪行动。1920,时隔六年后,铁托再一次回到自己的祖国,还是从熟悉的工厂开始,
机器厂、面粉厂和造船厂都留下他的足迹。在一次集会上,铁托发出号召,“
只有拿起武器,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
”。
长期的革命斗争中,铁托成功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。
领导工人运动,抗议政府迫害,铁托的活动引起了当局的注意
。1928年,铁托两次被捕,在监狱的六年时间里,
他仍然不忘宣传共产主义,组织狱友们积极学习。出狱后的铁托,被严格限制活动,但是苍鹰又怎能被束缚,
在南斯拉夫、在莫斯科、在西班牙,铁托奋战在革命的第一线。
领导二战,战斗英雄
让南斯拉夫人引以为傲的是,他们的领导人铁托是“
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在战场上负过伤的总司令
”。每每冲锋在前的铁托,简直就是实际中的英雄。二战爆发后,德军在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,侵略的魔爪伸向南斯拉夫。
从1941年开始,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,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反法西斯战争。
早在二战前,铁托就开始全国性党的建设,他还指导党员要深入群众,团结人民。1941年4月,德军入侵南斯拉夫,仅仅两周后当时的政府就投降。
作为南共总书记的铁托,随即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,
“不要沮丧,团结起来”,胜利一定属于南斯拉夫人民。
为了建立稳定的后方,他们把活动的中心迁到了首都
贝尔格莱德
。
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,铁托也是深谙此道
。二战中在南共的领导下,
成立南斯拉夫
人民游击司令部
,铁托任总司令。以乌日策为中心,建立第一个解放区,当时称作“
乌日策共和国
”。面对南斯拉夫的反抗,德军出动大量兵力围剿,铁托领导着南斯拉夫人民英勇抗击。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映的
《桥》、
《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》
,就是反映这一时期的电影。
与其他反法西斯的领导不同,铁托总是身先士卒地冲在第一线。
物资缺乏、孤军奋战,铁托以中国的长征为榜样,给人们鼓舞士气。
1943年的
苏捷什卡战役
中,铁托遭遇德军轰炸,幸而他的爱犬相救,最终死里逃生。为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,南斯拉夫又出版南共中央机关报
《
战斗报
》
,法西斯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洪流中。
中立政策,铁腕强人
由于铁托的杰出领导,1943年战局根本变化后,人民解放委员会上授予他“
南斯拉夫元帅军衔
”。1944年10月14日,南斯拉夫首都获得解放,胜利凯旋的铁托被授予“
人民英雄
”的称号。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,游击队变成数十万大军,南斯拉夫也相继迎来解放。
作为这里的二战领袖,铁托登上了美国的《时代周刊》。
从战火中走来的南斯拉夫,选择了自己的掌舵人——铁托。战后南斯拉夫的走向,是铁托接下来思考的问题。在“
南斯拉夫人的南斯拉夫
”原则下,铁托顽强
挫败了苏联企图控制南斯拉夫的阴谋,成为敢于斯大林硬刚的政治强人。
反对照搬苏联模式、拒绝把南斯拉夫变成苏联的原料产地,惹得共产国际直接污蔑他们是“铁托集团”,南斯拉夫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。
面对着咄咄逼人的苏联,眼看着国内的经济困境,铁托创造性地游离于东西方之间
。他向美国提出借款,经济体制上实行
工人自治
改革。更加开明的是,铁托允许本国居民去欧洲打工,也向西方开放南斯拉夫。
西方的文学和电影涌入南斯拉夫,就连游客也可以自由出行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南斯拉夫一度被称为“
社会主义的天堂
”。
当然,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也并非一直敌对,到了赫鲁晓夫时期,两国关系又有改善。此后忽冷忽热,但是由于铁托的存在,南斯拉夫一直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。
“
别人的我们不要,自己的我们也不给
”,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,铁托与尼赫鲁、纳赛尔等人,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开展
不结盟运动
,美苏冷战之外活跃起另一股政治势力。
后记
值得一提的是,铁托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轶事。
他生活奢侈,喜欢享受,私人别墅、饲养珍禽;吃喝游玩、名表雪茄
。不喜欢坐飞机、对抗苏联暗杀的故事,也是茶余饭后的素材。然而,一生荣耀的铁托,却在民族问题上犯错。
打压塞尔维亚族,鼓吹南斯拉夫族,使得人们放弃原有的民族认同,这些都为南斯拉夫解体、波黑战争、民族自决埋下祸根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